詩歌賞析

如果我的道路

« D282 »

職事信息摘錄

和受恩教士是一個真正等候主再來的人。她乃是天天等、年年等主來。詩歌二百八十二首是一首相當高的詩歌,這詩歌是她寫的,說出她是怎樣的一個人。人一到她面前就看見基督。她是一個急切等待主來的人。有一天我到她書房,看見她的廢紙籃裡充滿了廢紙,她告訴我,她早上寫一封信,還沒寫完裡頭感覺不對,就丟了,丟了又再寫,寫了又再丟,直到廢紙籃滿了,她的信還沒有寫好。這事證明她是一個活在主面前的人。(倪柝聲恢復職事過程中信息記錄(下冊),第四十九篇)

詩歌簡介

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一首最好的交通詩歌,也是和受恩教士所寫詩歌中最好的一首,英文原著還更優美,中文能翻得如此已是非常不容易了。它的特點是在於許多的疊句,英文中比中文明顯得多。

If the path I travel Lead me to the cross,

If the way Thou choosest Lead to pain and loss.

Let the compensation Daily, hourly, be

Shadowless communion, Blessed Lord, with Thee.

賞析一

一 「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如果你是命定要我歷艱辛,就願你我從茲交通益親摯,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

二 「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讚頌;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

三 「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主,我靠你恩力,盼望能無己,作一潔淨器皿,流出你生命。」

這首詩也是一首很好的詩。辭藻是相當的富有詩意,感覺也相當的深,一切都達到了非常的境界,是非常的高,是完全成熟的。難得有一首與主交通的詩,寫到這樣的境界,一點不勉強,一點不過火。這乃是一個真實愛主的人向主的真實表示,從完全的奉獻所產生的完全順服。這乃是一個對於主沒有抵擋的人從心中所發順服的聲音。

「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如果你是排布,要我被剝除,就求你我之間,交通益纏綿,時也刻也無變,彌久彌香甜。」這裡滿了奉獻和順服的感覺。

第二節是它最好的一節,感覺升得更高了。「如果地更消減,」自己在那裡考慮,「求你多給天,」也在神面前有禱告,卻不是求脫離,也不是求改變,乃是求更多的交通。「我心雖然受煎,願靈仍新鮮;」在此有一個人能分別心和靈的不同:心可以受傷,但是靈能夠讚美;心可以受煎,但靈在神面前還是新鮮的。他認識心和靈的不同。他並不求心的享受,他卻求靈的補償。他開始升高,下面更高。第一句是「如果地更消減」,第五句是「地的香甜結連」,兩句用「地」接起來,這就是詩。「地的香甜結連,若因你分剪,就願你我之間,結連更香甜。」他不求姑息,他不求避免,他只求更美的交通。他把第五句「香甜結連」,倒過來變作第八句的「結連更香甜」,真是可愛。感覺對,辭藻對,結構對,真是何等的美!

第二節已經升到最高點,所以,下面開始有禱告:「這路雖然孤獨,求你施安撫,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笑容」的「鼓舞」,乃是何等屬靈、又是何等滿有詩意的說法。「主,我靠你能力,望能無自己,在此作一聖器,活出你旨意。」意思是說,「主啊!我沒有別的,我只有一個盼望:我求你叫我能夠沒有自己,能夠作一個聖器,來活出你的旨意。」這是一個奉獻的人在痛苦中禱告的尾聲。我們仔細的讀這一首詩,就會覺得這樣的詩的的確確是好詩。我們要到神面前來學習這些詩和這些詩的靈。(初信造就,第十五篇唱詩)

這是一首羨慕與主有更深,更完美交通的歌。

倪弟兄在《初信造就》第十五篇講到「唱詩」的時候,就舉了這首詩作例子。他說,這首詩的詞藻相當的富有詩意,感覺也很深,一切都達到了一個非常的境界,非常的高,非常的成熟。難得有一首與主交通的詩,寫到這樣的境界,一點不勉強,一點不過火。他說,這乃是一個真實愛主的人向主的真實表示,從完全的奉獻所產生出的完全順服。這是一個對於主沒有抵擋的人,從心中所發出順服的聲音。

我們看第一節:

「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如果你是命定要我歷艱辛,

就願你我從茲交通益親摯,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

這首詩歌好在哪裡?它好的地方,是一首只有作者與主之間的交通,是一首只有「你(也就是主)」、只有「我」的詩歌,沒有第三者了。

這首詩歌非常單純,沒有哀怨、沒有歎息,就是簡單的把自己交在主的手中,甚至可以說把自己完全的投身在主裡了。

作詩者一開始用兩個如果,頭一個「如果」講到我的道路,第二個「如果」講到你的命定;她用這兩個如果說到受苦與艱辛,很可能她的道路與環境並不是那麼困苦難為,但是她的心情是;就算是受苦、是為難,作詩者也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主跟她之間的交通要越來越親、越來越真。

倪弟兄早期翻譯時,將這裡翻譯成「交通益纏綿」,纏綿這個詞是形容兩個熱戀中的情人,難捨難分的心情。後來可能覺得太親密了,就改成了「親摯」。

接著作詩者說,這個甜蜜的交通,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她真希望,與主的交通一刻也不間斷,反而是越來越香甜。

倪弟兄翻譯時,用這個「彌」字真是用得好。彌是講到時間長遠不斷,彌也是講到更加,越來越多,同時這個彌也講到遍及,瀰漫。啊,主與我們的交通能夠長久不斷,越來越香甜,這個香甜瀰漫、充滿了我們全人。不論環境是否順利、是否艱辛,但是只要主與我的交通是這麼越來越親密,沒有間斷,反而越來越香甜就夠了。真好的禱告。

我們來看第二節:

「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讚頌;

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

第二節是最好的一節,感覺上更升高了。

「如果地樂消減」,又是用「如果」開頭,這是她自己在考慮。地上的喜樂、娛樂是很迷人的,但是如果這些地上的樂趣被主削減了,就「求你多給天;」作詩者一邊在考慮,也一邊在禱告,不是求脫離,不是求改變,乃是求與主有更多的交通,把屬天的喜樂帶給她。地樂的消減可能會叫我們的心傷痛,會有撕裂的痛苦,但是我的靈希望能被剛強,能夠發出讚美,能夠歌頌。

倪弟兄說這裡有一個人能分別心和靈的不同;心可以傷痛,心可以受傷,但是靈要能夠讚美;心可以受煎熬,但是靈在神面前還是新鮮的,會頌讚的。這個人認識心和靈的不同。作詩者不是求心的享受,卻求靈的補償。這個人開始升高,越來越高。

第二節的開頭是「如果地樂消減,」第三句是「地的香甜聯結」,這兩句用「地」連接了起來,這就是詩。

「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作詩者不求姑息,不求避免,她只求更美的交通。並且這句的「香甜聯結」到了第四句,就倒過來成為「聯結香甜」了,真是可愛。感覺對,詞藻對,結構對,真是美啊。

我們接著看第三節:

「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

主,我靠你恩力,盼望能無己,作一潔淨器皿,流出你生命。」

在第二節已經升到最高點了,所以下面就有禱告:「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主用「笑容」「鼓舞」我們,這是何等屬靈,又是何等滿有詩意的說法。最後一句的禱告,「主,我靠你恩力,盼望能無己,作一潔淨器皿,流出你生命。」意思是說,「主啊!我沒有別的,我只有一個盼望:我求你叫我能夠沒有自己,能夠作一個被你潔淨的器皿,作一個合你用的管道,流出你的生命。」(LSM網站-詩歌賞析)

賞析二

此詩乃是和受恩姊妹(M. E. Barber,1866~1930)向著主的禱告,也是她對主的心願和奉獻,說到「羨慕——與主交通」,尤其指在面對為難的境遇之中,需付代價,並為主的權益而有所捨棄時。字裡行間流露她向著主的單純、絕對,正如她的名言:「I want nothing for myself; I want everything for the Lord.」(為己無所求,為主求一切。)

第一節頭兩句就完全翻轉了人天然的宗教觀念。人總是盼望信主後就能得著福利平安,既有主這全能之神的保守必定諸事順利。的確,主既愛世間一切屬祂的人就愛到底,神的愛在基督裡乃是不能隔絕的愛,我們的一生都在祂的手中,祂一直在隱密中看顧、保守我們,使我們免於許多兇惡。然而,人所關心的常是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總容易拉著神來顧到人物質的需要,但神卻要人先追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過為著完成祂永遠定旨的生活,然後祂自會照顧人一切的需要。祂對人心頭的願望並不在物質範圍內賜與我們多少事物,這些都是短暫、轉瞬即逝的;這位經過了種種過程並已終極完成為那靈的三一神,乃是渴望將祂自己作到我們裡面,作我們的生命和一切,而使我們接受祂作我們的人位,活祂並彰顯祂。這完全是神聖奧秘範圍裡的事,也才是真正能存留到永遠的。

我們雖已得救,但仍必須承認我們是墮落的罪人,有邪惡的己,敗壞的性情,和醜陋的肉體。「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之後,我必顯出如金子。」(伯二三10)「親愛的,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為要試煉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照著你們有分於基督苦難的多少而歡樂,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喜樂歡騰。」(彼前四12~13)「我們在基督裡的信徒是金子,但我們仍有許多渣滓。所以,我們需要被煉淨。這個煉淨不能只藉著教導、交通、或三加召會的聚會完成。我們都需要經過焚燒的爐。神將我們放在焚燒的爐裡,放在火煉的試驗裡,燒去我們的渣滓。彼得認為這是神在信徒身上行政對付的審判。」(《彼得前書生命讀經》30篇)「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患難。」(徒十四22)「我們受患難原是派定的。」(帖前三3)我們需要對我們所經歷的患難、艱辛,有出於神聖經綸的看見,而在神行審判的路上等候祂(賽二六8)。主在地上並非走一條拯救祂自己的路,而是一條否認己、完成神經綸的十架窄路,每一個忠心跟隨祂的人也都當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走這條窄路;我們雖需受苦,卻有從神而來的安慰(林後一4),雖得歷艱辛,卻能經歷基督作忍耐(羅五3),並為著基督的身體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詩歌351首第二節(以撒華滋所作):「別人苦戰要得榮耀,血汗滿被沙場;我豈可以安坐花轎,盼望抬到天上?」和受恩姊妹也在這裡禱告說:「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如果你是命定要我歷艱辛」。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不偶然,均出自神愛的調度,為使祂能把自己更多作到我們裡面;我們需要在這一切事上尋求這位自隱的神,不是跟表面的環境發生關係,而是讓祂經過,從祂得著啟示,使我們更認識、更享受、並更經歷祂。安逸舒適的闊路不能成全、變化我們,惟主知道如何按著我們個人的需要引我們走前面的道路,有時是青草地、可安歇的水邊,有時則是死蔭幽谷、敵人面前,我們當憑信跟隨,更倚靠祂,與祂有更親密的交通。

如果神的道路真是引我們去受苦,若是祂真的命定我們歷艱辛,我們會如何反應、禱告呢?是抱怨、自憐、繞路而行,是求神快快挪去環境,還是服在神大能的手下,等候祂的說話、帶領?我們是否真認識神使用患難在我們身上作工?我們是否還羨慕與主有更深的交通?和受恩是如此禱告:「就願你我從茲交通益親摯,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她將眼目和全心對準了主,而輕看了即將面對的為難;她唯一所祈乃是從此與主有更親密真摯,且時刻不間斷的交通;這樣的交通越久越香甜。她真是一個清心、單一要主的人!

「肉身的父是在短暫的日子裡,照自己以為好的管教我們,唯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為了我們的益處,使我們有分於祂的聖別。」(來十一10)神是聖別者、公義者,祂按著祂的所是對付我們這些兒女,為使我們也成為聖別和公義的。「享樂激起我們肉體的情慾(彼前四2),苦難卻使情慾冷卻。基督救贖的目的是要拯救我們脫離所承受虛妄的生活(一18~19)。在這目的上,苦難回應基督的救贖,保守我們脫離犯罪的生活,脫離放蕩的洪流(3~4)。……經歷這樣的苦難,就是在肉身中受神審判、對付並管教(6)。因此我們當用清明自守的心思武裝自己,以忍受這樣的苦難。」(彼前四1恢復本注4)患病時,我們是尋求主還是尋求醫治?工作不順利時,我們是期盼工作順遂還是贏得主更多?遭人錯待時,我們是立即爭取權益,抑是先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許多時候,我們對我們的處境充滿自己的看法,自行定規了禱告的方向和目標,要「主」照著我們所想、所要、所以為的成就我們那自以為是的禱告。然而卻未在神面前求問,安靜等候祂,得著祂的光照和啟示,知道祂心中的意思。我們不知神為何讓這事臨到我們,也不知祂要如何借這事把祂自己更多作到我們裡面。我們常是糊塗的,因我們所尋求的是環境照我們的意思改變,而非尋求主及祂在其中的旨意。我們雖來到祂面前,卻沒有放下自己,仍在心思裡打算,在魂的感覺裡翻騰,未真實敞開我們全人,操練運用我們的靈來與祂有活的接觸。如倪柝聲弟兄在詩歌310首十二、十三節所說:「我今回顧我的一生,全是充滿敗壞事體:保全自己,將神犧牲,愚昧的心只知快意,我還以為祝福在於強神來聽我的所欲。我有慾望天來順服,我出主張天來安排,我有喜好望神讓步,我有工作望神領帥,我若急切天須趕快,那有一次神不失敗!」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三次禱告,雖求神救祂出死,但還是向神完全敞開,要知道這杯是否出於神的意思(太二六)。既知神果然要祂喝這苦杯,祂就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因而對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來五7~9)。保羅虧損萬事,看作糞土,為要贏得基督,並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腓三8)。他曾三次求主叫撒但使者加在他肉體上的刺離開,但主沒有成就這樣的禱告,反而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上)刺雖仍在,依舊叫他受苦、歷艱辛,但他卻得著了經歷主的秘訣,得以享受與主更親摯、香甜的交通:「所以我極其喜歡誇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此,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貧困、逼迫、困苦為可喜悅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有能力了。」(9下~10)

第二節:「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讚頌;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其中有幾組對比:「地樂」對「天」,「地樂消減」對「你多給天」,「心可傷痛」對「靈仍頌讚」,「地的聯結」對「你我之間聯結」。我們若要對主有更深刻、更主觀的經歷,就需要藉著經歷屬天的與屬地的分開,而實際經歷靈與魂的分開。

我們越享受「地樂」,我們就越遠離天;與地的聯結越緊密,與主的聯結就越疏遠。「我們曉得我們是屬神的,而整個世界都臥在那惡者裡面。」(約壹五19)「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出於父,乃是出於世界。」(二15~16)「地」與「天」相對,我們若要更緊密地聯於基督,就必須捨棄與地之間的聯結。因神的兒女有屬天更美的家鄉,在地上不過是客旅、寄居(來十一13,16),雖仍須在地上盡本分,卻不該過扎根於地、緊聯於地的生活;而且地並非我們享受和供應的源頭,我們乃該在基督裡生根立基、緊聯於祂。我們的盼望不在這地,所仰望的乃是在天上的基督,所當過的乃是祭壇與帳棚的生活。我們雖然仍活在地上卻應該緊聯於天,在升天的地位上與主同活,過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

當主要帶我們對祂有更深刻、更往前的經歷時,這位因愛而生妒恨的神常會來摸我們對地的享受、我們與地的聯結。有什麼東西是我們與主之間的隔閡呢?我們與祂之間的交通是否有障礙?肉體、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出於地的享受常叫我們的魂快樂;然而有時,主要摸的還遠比這些更深,因祂要我們以全心、全魂、全力並全心思來愛祂,只以祂為我們享受和供應的獨一源頭。「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母親、父親、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和田地,同各樣的逼迫,且要在來世得永遠生命的。」(可十29~30)「愛父母過於愛我的,配不過我;愛兒女過於愛我的,配不過我;不背起他的十字架,並跟從我的,也配不過我。得著魂生命的,必要喪失魂生命;為我的緣故喪失魂生命的,必要得著魂生命。」(太十37~39)當主來消減我們的地樂、對付我們與地的香甜聯結時,我們會如何反應呢?和受恩沒有向神說理由,沒有可憐、顧惜自己的魂,而是求主加多:「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她選擇喪失自己魂的享受、不救魂生命,而得著神自己,討神的喜悅:「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讚頌」。她是在她的靈裡與神一起反對她自己的魂。「主的救恩不只要救我們脫離罪,脫離肉體,也救我們脫離魂;不只要叫我們成為一個不屬於罪,不屬於肉體的人,也要叫我們成為一個不屬於魂,而屬於靈的人。」(《生命的認識》第八篇)屬魂的人不能領受神的靈的事,也不能明白,因為這些事是憑靈看透的(林前二14)。主逐步變化、破碎我們,為使我們能分辨何者出於魂、何者出於靈,並叫我們不再寶愛魂的感覺、倚賴自己的魂、愛惜自己的魂生命,至終單單渴慕主,與祂有更緊密、香甜的聯結:「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願主得著我們向著祂更單一、更清心、更絕對!

由第三節可見,和受恩姊妹只在乎神的喜悅,只盼更與主是一,更被主充滿,更沒有摻雜地湧流神的生命。主曾當眾明言:「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否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並跟從我。」(太十六24)主在地上所走的道路是十字架的窄路;而忠心跟從主的人也沒有便宜的捷徑。主要跟從祂的人背起「他的」十字架,每一個人的十字架都不同,必須自己背自己的。十字架的經歷是個人、主觀的;要否認己,就得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各人有各人所該受的對付,所該經歷的殺死、了結,而這一切都在這智慧的神、奇妙的策士的精心計劃中。雖然我們當過基督身體的生活,但正如隱藏的嗎哪是主特別為得勝者預備之個人、隱密、私下的享受一樣,我們也當在主面前有一些個人、隱密、私下的經歷,是「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認識」(啟二17)。主在我們裡面有許多的光照、對付、煉淨,在我們外面環境中安排了許多的為難、破碎、剝奪,有許多是需要透過與弟兄姊妹的交通而經歷「藉著你們的祈求,和耶穌基督之靈全備的供應,終必叫我得救」(腓一19)。但也有相當部分是除了主之外,無法跟人交通,甚至是不該跟人交通的,因為這僅是我們與主之間個人的秘密。借此所經歷的基督,也僅只為著給神享受。即使主有時為著訓練或試驗我們信心而似乎刻意隱匿,但祂並不撇下我們獨自一人面對各種處境,在自隱中仍始終在我們的靈裡與我們同在。然而有時我們還是感到孤單。和受恩遠離英國的家鄉、家人來到遙遠的中國傳揚福音,她的確是孤單的;對於一個真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的人,許多境遇也同樣是孤單的。和受恩禱告說:「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我們不當倚靠任何在外面看得見的同伴過於倚靠主這在裡面始終不與我們分開的真同伴。然而面對自己裡面的掙扎、保留,外面環境的艱困、為難,我們有時還是會覺得手下垂、膝癱弱(來十二12);我們無法憑自己堅持,只能一直來望斷主這位信心的創始者及成終者(來十二1):「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主的顯現是我們的加力,主的笑容是我們的鼓舞,使我們願出代價來討祂喜悅。

「主,我靠你恩力,盼望能無己,作一潔淨器皿,流出你生命。」所有的為難、艱困都有其目的,主差遣各樣的人事物來對付、煉淨我們的存心動機、意見、辦法、內裡的所是,叫我們「無己」,成為祂「潔淨器皿」,而以祂為我們獨一的生命及人位,流出祂的生命。我們憑著自己是做不來的,多少次我們曾迫切地求主將刺挪去,但主卻要我們借此經歷祂夠用的恩典,願意向祂承認我們的軟弱,好讓祂的能力覆庇我們,並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這原不是我們,乃是神的恩;我們只是器皿而已,當將盛裝在我們裡面的神生命湧流出去,並彰顯祂的榮耀。是神的恩使保羅身陷囹圄,面對生死關頭時,仍豪邁宣告:「這是照著我所專切期待並盼望的,就是沒有一事會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體上,現今也照常顯大。」(腓一20)他不是流出怨言、自憐、意見、個性、脾氣、辦法等等,而是盼望顯大基督。願感動和受恩的靈,加倍的感動我們,使我們都能欣然接受主的對付和製作,至終成為無己的潔淨器皿!如此,從我們身上流出去的就不再有己的摻雜,沒有我們天然的成分、味道、脾氣,單單只有基督,只有神的生命!(完)寧怡穎

賞析三

苦難環境主量度

地樂消減天加給

和受恩教士Margaret E. Barber,1866~1930年

是什麼樣的生命經歷,使和受恩姊妹寫下這樣的詩歌?

第一節:「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如果你是命定要我歷艱辛,就願你我從茲,交通益親摯,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

和受恩在主後1866年出生於英國,然後在二四歲那年,聽到戴德生對青年人的呼召,而奉獻自己到中國傳福音。五年後,隨著宣教士差會的差派,與十幾位傳教士來到中國。開頭在一所學校教了七年書,並且在工作上有神的祝福。卻因此遭人妒忌,以莫須有的罪名控告她。面對不公平、不公義的對待,她卻選擇安靜,沒有任何辯駁,而把自己擺在十字架之下。她裡頭覺得:「若是拇指與小指爭論,受到傷害的總是頭。」因此她需要離開她所服事的地方。被迫回到英國後,她仍一直活在十字架的陰影下過了幾年的時間,後來才因為一位同仁將真相揭發,而得到平反。

第一節的兩個「如果」,或許說出和受恩姊妹不一定甘願留在主所量給的環境中。但是她卻有一個「願」,就是不管這些環境如何,她只願主與她,她與主能交通更親密。她不管一切,不管「如果」將會如何,她只要與主有更深的交通。若是外面時也刻也受苦,在她裡面更要與主時刻無間的同在。若是外面誤會、責難加多,她裡面要與主交通彌久彌香甜。這樣的渴慕,使她為主甘願留在一切受苦、艱辛的處境中。

在英國的這段期間,和受恩姊妹受到潘湯弟兄的影響,而脫離原來所屬的公會。然後在1911年,她四十二歲時,第二次來到中國。這一次,她是在沒有任何差會供給的情況下前來,過著一種完全倚靠神、信心的生活。其後的二十年,她就這樣默默的埋在一個名叫白牙潭的小地方事奉她的主。

第二節:「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讚頌;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從第一節看見一個在受苦之中,渴望與主更多有交通的人。在我們的經歷中,受苦的環境的確常逼著我們到主面前,更多的尋求祂。有時也實在經歷,在那樣的處境中享受主親密的同在,真是好得無比。但在第二節,外面的苦好像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地上的享樂、舒服的環境。和受恩姊妹從中國回到英國後的那段日子,是一直留在十字架的陰影之下,忍受別人對她的誤解。然而在平反後,她沒有選擇留在英國過舒服的生活,相反的,她選擇能與主聯結更香甜的路——回到中國。地樂與地的香甜聯結,是可愛、吸引人的,但是當人看見更令人寶貴的事物,捨棄這些就不算什麼。或許外面沒有屬地的享受,但她渴望「天」的加給;或許脫離與地聯結的關係使人心傷痛,但她在靈裡卻能讚美。這是因為她同樣有一個「願」,向著她的良人呼喚:只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這裡沒有別人,只有主與她,她與主的「你我」就夠了。在雅歌七章,佳偶與良人同往葡萄園;在中國的白牙潭,和受恩姊妹也找到她與主之間的葡萄園。

有主笑臉往前動力

與祂交通親摯聯結

若不是王載、倪柝聲等弟兄曾經在屬靈一面受到和受恩姊妹的幫助,而使她的名字顯露於世,恐怕關於她的種種,只會悄悄地沒入歷史洪流中,無人知曉。然而是否在歷史中留名,對她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乃是她有沒有得著主的笑臉。我們可以從第三節中看見,在福建閩江口附近白牙潭山坡上的小屋中,住著一個活在主面前的姊妹。她脫離差會,在沒有供給之下來到遙遠的異鄉,學習在主面前過信心的生活。雖然這條道路是孤單的,但主的同在、主的笑臉成為她往前的動力。今天我們走主的道路,所倚靠的到底是什麼?或許有主的恩典、主的祝福、主的力量來供應我們往前,但是我們卻有可能太仰望外面主所給的,反倒忽略了主的自己。事實上,今天在每一個基督徒的屬天道路上,最寶貴的該是主的同在,以及祂笑容的鼓舞。另外,在和受恩姊妹盡職的過程中,人沒有看見外面轟轟烈烈的偉大工作,因她所有的,就是主的生命,而她所作的,就是靠著主的恩典將己治死,使主的生命能自由的從她流出來。我們有否看見攔阻主工作的最大仇敵就是我們的己呢?她在這裡的禱告,也該是我們向主的心願。

這首詩歌是寫於和受恩姊妹一生的哪個時間點已經不可考,但是似乎可以從每一節看到她不同階段的生命經歷。從第一到第二節,外面來看是從受苦、消減、到孤單,但裡面卻是香甜、讚頌、到無己。而這些生命的經歷全繫於她的「願」,她只願與主交通益親摯,只願與主聯結更香甜。今天,什麼是我們的「願」呢?是主的祝福、人的認同、工作的果效、地上的快樂……,還是祂的笑容?哦,求主加深我們對祂的渴慕,直到一個地步,能從心裡呼應聖經最後的那個「願」:「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二二20)(完) 王聖新

賞析四

這是一首羨慕與主有更深,更完美交通的歌。

倪弟兄在《初信造就》第十五篇講到「唱詩」的時候,就舉了這首詩作例子。他說,這首詩的詞藻相當的富有詩意,感覺也很深,一切都達到了一個非常的境界,非常的高,非常的成熟。難得有一首與主交通的詩,寫到這樣的境界,一點不勉強,一點不過火。他說,這乃是一個真實愛主的人向主的真實表示,從完全的奉獻所產生出的完全順服。這是一個對於主沒有抵擋的人,從心中所發出順服的聲音。

我們看第一節:

「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如果你是命定要我歷艱辛,就願你我從茲交通益親摯,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

這首詩歌好在哪裡?它好的地方,是一首只有作者與主之間的交通,是一首只有「你(也就是主)」、只有「我」的詩歌,沒有第三者了。

這首詩歌非常單純,沒有哀怨、沒有歎息,就是簡單的把自己交在主的手中,甚至可以說把自己完全的投身在主裡了。

作詩者一開始用兩個如果,頭一個「如果」講到我的道路,第二個「如果」講到你的命定;她用這兩個如果說到受苦與艱辛,很可能她的道路與環境並不是那麼困苦難為,但是她的心情是;就算是受苦、是為難,作詩者也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主跟她之間的交通要越來越親、越來越真。

倪弟兄早期翻譯時,將這裡翻譯成「交通益纏綿」,纏綿這個詞是形容兩個熱戀中的情人,難捨難分的心情。後來可能覺得太親密了,就改成了「親摯」。

接著作詩者說,這個甜蜜的交通,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她真希望,與主的交通一刻也不間斷,反而是越來越香甜。

倪弟兄翻譯時,用這個「彌」字真是用得好。彌是講到時間長遠不斷,彌也是講到更加,越來越多,同時這個彌也講到遍及,瀰漫。啊,主與我們的交通能夠長久不斷,越來越香甜,這個香甜瀰漫、充滿了我們全人。不論環境是否順利、是否艱辛,但是只要主與我的交通是這麼越來越親密,沒有間斷,反而越來越香甜就夠了。真好的禱告。

我們來看第二節:

「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讚頌;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

第二節是最好的一節,感覺上更升高了。

「如果地樂消減」,又是用「如果」開頭,這是她自己在考慮。地上的喜樂、娛樂是很迷人的,但是如果這些地上的樂趣被主削減了,就「求你多給天;」作詩者一邊在考慮,也一邊在禱告,不是求脫離,不是求改變,乃是求與主有更多的交通,把屬天的喜樂帶給她。地樂的消減可能會叫我們的心傷痛,會有撕裂的痛苦,但是我的靈希望能被剛強,能夠發出讚美,能夠歌頌。

倪弟兄說這裡有一個人能分別心和靈的不同;心可以傷痛,心可以受傷,但是靈要能夠讚美;心可以受煎熬,但是靈在神面前還是新鮮的,會頌讚的。這個人認識心和靈的不同。作詩者不是求心的享受,卻求靈的補償。這個人開始升高,越來越高。

第二節的開頭是「如果地樂消減,」第三句是「地的香甜聯結」,這兩句用「地」連接了起來,這就是詩。

「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作詩者不求姑息,不求避免,她只求更美的交通。並且這句的「香甜聯結」到了第四句,就倒過來成為「聯結香甜」了,真是可愛。感覺對,詞藻對,結構對,真是美啊。

我們接著看第三節:

「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主,我靠你恩力,盼望能無己,作一潔淨器皿,流出你生命。」

在第二節已經升到最高點了,所以下面就有禱告:「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主用「笑容」「鼓舞」我們,這是何等屬靈,又是何等滿有詩意的說法。最後一句的禱告,「主,我靠你恩力,盼望能無己,作一潔淨器皿,流出你生命。」意思是說,「主啊!我沒有別的,我只有一個盼望:我求你叫我能夠沒有自己,能夠作一個被你潔淨的器皿,作一個合你用的管道,流出你的生命。」

她最後的禱告,是與主的經綸合節合拍的禱告,就是要把主那神聖的生命,經過我們這與主有親密交通的人,像一個流通的管道,分賜給別人,使別人也可以得到主這寶貝的生命,也像我們一樣愛主,與主親密的聯結,使主的生命擴增、繁殖,使新耶路撒冷能早日被建造完成,使新婦得以長成,裝飾整齊,等候主的再來,真是一個好的禱告,一個摸著天、摸著主的禱告。這一首的確是一首好詩。 王生台


churchinmontereypark.org &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